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政务要闻

【打造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】灌区“水账本”焕新记——高台县六坝灌区改造推动用水方式全面升级

来源:高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:段 海 周玮玮 发布时间:2025-11-18 15∶15
字体:【 打印

“以前浇5亩玉米地,得守大半天;现在不到一小时就浇透了,省时又省钱!”合黎镇七坝村村民公爱军翻着家里的“水账本”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这本账,记录的不仅是水量,更是六坝灌区实施改造工程以来,灌溉效率提升、管理方式转型、生态效益显现的生动写照。

历时三个月的灌区改造,不仅实现了灌溉设施的全面升级,更推动了用水理念和管理机制的深刻变革。群众用水更精准,管理调度更智慧,区域生态更健康——三本“水账本”,折射出一场以节水为核心的综合性效益变革。

群众“水账本”:从“模糊耗”到“精准省”

六坝灌区水资源紧缺,过去因渠道渗漏严重、灌溉方式粗放,农户浇水往往“凭感觉、靠经验”,水费支出居高不下。

如今,随着干渠全线衬砌完成,一条条光滑坚固的渠道将水“锁”在了渠内,有效遏制了“跑冒滴漏”。同时,机井加装智能计量设施,农户通过“一码通”小程序,可实时查看供水量、用水进度,还能获取低耗水作物推荐,实现从“浇地”到“浇作物”的转变。

“干渠不漏水,手机能看水,种啥还省水——这账,越算越明白!”公爱军边说边展示手机上的用水记录,言语中透着踏实。

管理“水账本”:从“到处救火”到“一屏统管”

“过去是‘补不完的窟窿、调不顺的水’,维修记录写满好几本,调度基本靠经验。”五坝渠系主任蔺子荣回忆道。

如今,智慧水务平台成了灌区的“智慧大脑”。平台实时监测干支渠水位、流量、闸门状态等数据,一旦出现异常,系统自动报警,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即可远程调控,实现“人不下田,渠水到地”。

平台还具备用水预测功能,能结合气象、农情等因素,提前制定灌溉计划,有效缓解用水高峰期的争水矛盾。“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,人轻松了,水也用得更科学。”蔺子荣说。

生态“水账本”:从“流失耗”到“循环用”

六坝灌区过去渠道渗漏不仅浪费水资源,还加剧了土壤盐碱化。

改造后,干支渠全面实施防渗衬砌,年节水量达159万立方米。同时,推广精准灌溉制度,按作物需水规律供水,减少无效排水和面源污染。

这些“省下来”的水,一部分用于灌溉生态林,增强水源涵养能力;另一部分通过冬灌回补地下水,逐步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。“水用得更高效,地也更‘健康’,生态账越算越优。”灌区负责人表示。

以水为脉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
六坝灌区的“水账本”焕新,不仅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,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。节水红利持续释放,种植结构不断优化,农民收益稳步提高,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
一场灌区改造,实现了节水、增效、生态、惠民的多元共赢,也为类似地区推动农业节水、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。如今,六坝灌区正沿着“以水兴农、以绿发展”的道路,继续书写人水和谐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